6月美国发起4项“337调查” 直指中国企业

来源:深圳立中  |   发布于:2015/7/8 16:39:11  |   浏览:  |   文字: 【】  【】  【

 

近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企业在美销售的部分集成电路设备及相关产品发起“337调查”。进入6月份以来,美国发起的4项“337”调查都涉及中国企业。 
事实上,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加快,“337调查”一直对中国企业“情有独钟”。 
专家建议,我国应建立攻防兼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专利流氓”、“版权蟑螂”等专业投机公司,要有一定的反制措施。 
短平快“337调查” 逐渐针对高精尖产品 
随着中国产品逐步升级,贸易摩擦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年,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起的“337调查”案件数量保持在历史高位。年立案量在2011年达到历史峰值的69件之后,2012年新发起的“337调查”案件量下降为40件,2013年为42件,保持基本平稳。在2013年,ITC共完成了对72个案件的调查,为历史最高。今年以来,美国仍然针对中国产品发起多次“337调查”,中兴等知名企业均卷入其中。 
据悉,“337调查”的对象为进口产品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以及进口贸易中的其他不公平竞争。 
对于为何中国企业频繁涉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表示,这由两方面因素引起。一是通过“337调查”进行贸易保护,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利益,背后也可能有利益团体的推动。二是企业对国外法律和规则缺乏了解,可能确实触犯当地法律。“大背景是中国崛起,中国企业给当地的一些行业或企业带来冲击”。 
“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商业竞争。”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合伙人王正发告诉记者。 
王正发进一步指出,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以往,在中美贸易中,“反倾销”一直是美国遏制我国商品出口的一把利器。但随着我国对美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在不断提升,我们的产品不再只是“粗制廉价”的代名词。相反,诸如电子产品等,我国对美出口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地涉及高精尖的技术领域,这就使得商品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碰撞也越发频繁。 
“另外一个原因在于, 337调查 本身具有 短、平、快 的特点,尤其是涉及普遍排除令时,它的杀伤力很大,不仅仅是这一家企业的产品被禁止出口,这一类的商品出口都会受到限制。”王正发称。 
对“专利流氓”公司 要有反制措施 
知识产权之争的背后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博弈,是商业利益和企业市场份额的争夺,是各国战略性产业的竞争和博弈。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建议,我国应进一步意识到知识产权纠纷在新时期全球贸易格局下的重要战略作用,建立攻防兼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指出,当我国企业同时具备“产品属于主流产业、高新技术或者朝阳产业,市场份额已经或者潜在威胁到相关跨国公司,尚缺乏据以对抗或交叉许可的专利等知识储备”这三个条件,就几乎一定会被相关国际巨鳄推上知识产权侵权被告席。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中国企业已从最初在“337调查”中处于被动挨打的角色中慢慢转变。在华为公司、中兴通讯等知识产权实力排头兵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逐渐学会了主动拿起知识产权武器。 
但这还不够,王正发表示,“337调查”集中体现在双方贸易往来中的摩擦上。在理性看待的同时,中国企业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专利战略部署。 
陶鑫良建议,我国可以建立中国版的“337调查”制度,以增加对美国的反制手段。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基本处于防御状态,未来要转向攻防兼备,对“专利流氓”、“版权蟑螂”等专业投机公司,要有一定的反制措施。